夏四清老师在1996年入党,回顾一开始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契机,是因为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发展迅速。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深感动和激励了他。夏四清老师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征程,我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有力推动新中国的发展实践,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中国在实现中国人民全面脱贫这一宏伟目的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保证国内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谱写中国外交新篇章;同时,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瞄准教育发展短板,大力推动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夏老师勉励青年党员,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夏四清老师是在1997-2000年在同济攻读博士研究生。回顾博士生活,当时同济的本科生实验条件在全国乃至国际都是一流的,但是当时研究生和老师并没有太好的校内实验条件,这样很多研究生和老师需要在现场进行实验,这对于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夏四清老师在攻读博士期间,在苏州河支流和金山石化都做过实验,那时候的实验条件艰苦,但研究目的是侧重解决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对于工程应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夏四清与金山石化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友谊,直到现在夏四清老师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同济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提出建立的。1984年,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环境工程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了工科学科的特色,教学科研立足于工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我院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夏四清回忆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的申报过程,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需要整合项目参加单位的优势和前期基础,提出新的研究内容进行项目申报,同时项目要求一定的配套经费做示范工程,因此项目中除了包括几个大学外,还有青岛中水公司、同济设计院、北京万若公司等进行联合攻关示范。夏四清老师用5个“R”:Reduce、Resource、Recycle、Recover和Reuse系统将五个课题八家参加单位的研究内容串成相互关联的整体,最后确定项目题目为城镇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及集成应用(2017YFC0403400)。
夏四清老师除了协调项目中各课题研究进度和整体把关外,还负责一个课题:基于城镇社区雨污水综合利用高效节水集成技术及应用(2017YFC0403403)。该课题不仅针对城镇社区雨水分流、收集和处理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示范,同时对城镇社区雨水储存、水质保持与安全利用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在满足不同用途雨水利用水质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有雨水设施和雨水水质特性等因素,编制城镇社区雨水利用技术指南。通过雨水收集与处理、雨水存储和水质保持、雨水供水安全三个方面进行社区雨水利用技术集成与系统构建,实现社区雨水利用系统示范应用。
在培养学生方面,夏四清作为重要成员促成同济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交流项目,使同济大学80余名本科期间赴伯克利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为他们的学习生涯奠定了很宽的国际视野;他还经常鼓励研究生多走出国门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学习。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出国的经历,夏四清老师感慨万千,那是他和导师、同济大学原校长高廷耀教授一起去德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14天走过了12个污水厂,那是夏老师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的污泥蛋形消化塔,增长了对污泥资源化的认识,这些经历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夏四清老师在学生和老师中都有很好的口碑,曾被评为第六届同济大学“名课优师”。他认为,作为一名老师,科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做科研,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因此“名课优师”这个荣誉是对他的认可,更是对他的激励。他的课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立足于实践解决问题。对待学生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在学业上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2007年以来每年夏老师都会请他的在校研究生到家里聚餐,他和他夫人亲自下厨为学生准备丰盛的大餐,并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其中,大家其乐融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题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大家之间的了解,课题组师生之间关系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