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研究生周云获得“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颁发的“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

9月2日,以同济大学和原同济大学校长、知名环境工程专家高廷耀教授名字命名,旨在推动环保教育事业发展的沪上首家非营利性民间环保基金会——“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在杭州颁发“2017年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来自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12所高校的20名在读全日制环保及相关领域的优秀博士生获奖,每人获3万元奖学金,课题组研究生周云同学名列其中。

浙江省副省长熊建平、教育厅厅长郭华巍,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同济大学原党委书记、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周家伦,同济大学原校长高廷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首席教授彭永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基金会理事长姜富明,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基金会副理事长金正基等出席颁奖典礼。熊建平、钟志华分别致辞,并与嘉宾一道为获奖博士生颁奖。

熊建平表示,经过十多年发展,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已成为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了国家环保事业发展。此次颁奖典礼在杭州举办,相信将对浙江省、杭州市生态建设发展及未来合作起到促进作用,欢迎有志青年才俊加入到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

钟志华表示,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的成立,是以同济大学环境学科的综合优势为依托,其宗旨与同济大学的特色专业发展高度契合;基金会在环保科技教育方面的实践,也丰富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获奖者是来自各高校环保学科的青年才俊,希望大家勤于创新、勇于实践,增长本领、服务社会,共同建设好我们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

“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创立于2003年9月,为资助与培养新一代高层次环保人才,加快中国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创办伊始便设立了“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新学年开学之际颁奖。这项奖学金创设至今15年来,累计已有207位优秀的全日制在读博士生获得资助,获奖者中已有超过六成者赴海外进一步深造,还有部分荣获教育部“百篇优秀论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学术新人”等奖励。他们有的在企业做技术研发,有的已经成长为大学教授。

“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最初6届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自2010年起颁奖典礼走出上海,先后在江苏盐城、山东曲阜、江苏宜兴、浙江桐庐、浙江丽水、江苏常州、山东青岛等环保产业发展特色城市举办,同时结合当地需求,举办环保专题研讨会。此举很好地促进了博士生对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的关注和思考,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密切联系与合作。

“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的常年运作,除每年颁发“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外,还每年资助由同济牵头、联合全国二十几所大学环境专业的研究生举办的“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并支持上海几所高校与环境相关的大学生暑期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此三大公益类环保项目覆盖了环保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

颁奖仪式后,还举行了《治水人生——高廷耀访谈录》一书签名赠书活动,高廷耀教授现场向每位获奖博士生和与会代表签名赠书。该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展现了高廷耀教授一辈子在同济大学求学、为师、科研逾一个甲子的主要经历,其中包括他曾主持完成的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三个重大项目成果(东深供水工程大型源水生物处理技术、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辽河油田稠油污水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经过,分享他对人才培养、工科科研、成果产业化、高校治理、国际化合作交流等重要议题的诸多见解和成功经验,特别是其环保科研理念,读来令年轻人颇受启发。

在弟子、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教授眼中,恩师高廷耀教授做科研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始终不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一辈子倡导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始终不忘引导学生,要为我国环保领域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什么样的污水处理工艺最好?在高廷耀教授看来,在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再高精尖的技术如果不能以较好的性价比,转化应用于生产实践,来解决现实问题,就不能称之为“好的技术”。为此,在担任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期间,年逾花甲的他不顾年老体弱,仍四处奔走劳碌,积极推动同济大学一系列环保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造福社会。